您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品牌战略

    曾培炎阐释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

    0


          《规划纲要》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,我将它概括为下面四个方面:

      一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目标。

      在优化结构、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,GDP年均增长7.5%,到2010年人均的GDP比2000年翻一番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,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。R&D占GDP的比重增加2%,城镇化提高47%。

      二、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

      全国总人口不超过13亿6千万人,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%左右,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%。耕地保留量不少于1.2亿公顷。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%,森林覆盖率达到20%。

      三、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的目标。

 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%。城镇的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。国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到9年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两亿两千三百万人。新兴农业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超过80%。

      四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的目标。

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。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。市场监管能力和社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。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更加协调。开放性经济达到了新的水平。

      为了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,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重点任务的实施:

      一、推进新农村建设。

      目前中国还有7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,3亿多劳动力从事着农业,他们的收入和生产力能否提高,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;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,因此,我们将依靠广大农民群众,加大政府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。深化农村的综合改革,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,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。调整农村和农业的经济结构。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。加强农村的饮水、道路、能源、通信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大力发展农村的科技、教育、卫生、文化等社会事业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,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,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有序的转移。为进城的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    二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
      这是保持经济增长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环节。我们将以企业为主体,依靠自主创新增强原始创新,集成创新,消化吸收的再创新的能力,着力调整产业结构、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。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。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的品牌,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。建立一批极具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,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,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,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的格局。今后五年,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看好。大型清洁的、高效的发电装置,大型化工、冶金、采掘设备,新型的轨道交通装备,精密的高速数控机床等技术装备的市场十分广阔。同时,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优化发展电力和建设电网,积极开发石油、天然气,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,开工建设高速轨道交通,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。